T1,T2,T3,T4設置0~9任意數字,T可設置為H(小時),M(分鐘),S(秒)。
根據試驗要求,在1S~99H內可以任意設置定時時間。
B 過流繼電器設置:
過流動作設定值=過流繼電器刻度盤讀數×測量變比×K,其中K為電流倍率/切除開關的狀態值,分別為X1,X2,OFF,電流倍率/切除開關處于×1,×2位置時,K值分別為1、2,切換為OFF擋時,K值為+∞。(注:不要使用OFF檔,因為會使變壓器失去過流保護功能而導致設備損壞。測量變比為電流互感器的變比,沒有電流互感器時為1)。
(3) 接入電源,此時,“電源燈”亮,表示外部電源已引入。如“零位燈”亮,表示調壓器在零位。如“零位燈”不亮,應逆時針旋轉調節調壓器手柄至“零位燈”亮,表示可進行調壓操作。
(4)按“啟動按鈕”。此時,“送電燈”,“電源燈”和“零位燈”亮;進入送電狀態。
(5)以2kV/S勻速順時針旋轉調壓器手柄至被試品規定的耐壓值,并密切注視電流表(直流耐壓試驗時,同時密切注視直流微安表)。此時,“電源燈”,“工作燈”亮;“零位燈”滅。
(6)根據試驗啟動“計時按鈕”,計時開始,并注意被試品的情況。
(7)當耐壓計時到時,操作臺自動聲光報警。應立即逆時針旋轉調壓器手柄至零位,按下停止按鈕和解除計時按鈕自鎖狀態。此時“電源燈”, “零位燈”亮,“工作燈”滅。試驗即告完畢
(8)拔掉電源,拆除接線,試驗結束。
(9)在升壓或耐壓過程中,如發生短路、閃絡、擊穿過流時,過流繼電器動作,切斷主回路。此時應將調壓器逆時針旋轉至零位,切斷電源,并查明原因,并作詳細記錄。
(10)試驗完畢,降壓,切斷電源后應用放**將被試品及試驗裝置本身充分放電。
七、產品維護
1、開箱驗收時,應檢查主控回路接線是否松動,調壓器電刷是否接觸良好;
2、長期不用時,使用前應用500V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其阻值不低于0.5MΩ;
3、電源電壓應符合控制箱(臺)銘牌上的輸入電壓值;
4、本裝置設有過電流保護,出廠已調整為額定電流的50%。用于小負載時,應根據被試品的額定容量電流重新設定;
5、使用完畢后,應關好控制箱(臺)門,以保持控制箱(臺)內部清潔。
八、注意事項
1、按照您所進行的試驗接好工作線路。試驗變壓器的外殼以及操作系統的外殼必須可靠接地。試驗變壓器的高壓繞組的X端(高壓尾)以及測量繞組的F端必須可靠接地。
2、做串級試驗時,**級、第三級試驗變壓器的低壓繞組成X端,測量繞組的F端以及高壓繞組的X端(高壓端)均接本級試驗變壓器具外殼。**級、第三級試驗變壓器的外殼必須通過絕緣支架接地。
3、接通電源前,操作系統的調壓器必須調到零位后方可接通電源,合閘,開始升壓。從零開始勻速旋轉調壓器手輪升壓。升壓方式有:快速升壓法,即20s逐級升壓法;慢速升壓法,即60s逐級升壓法;極慢速升壓法供選用。電壓從零開始按一定的升壓方式和速度上升到您所需的額定試驗電壓的75%后,再以每秒2%額定試驗電壓的速度升到您所需的試驗電壓,并密切注意測量儀表的及被試品的情況。升壓過程中或試驗過程中如發現測量儀表的指示及被試品情況異常,應立即降壓,切斷電源,查明情況。
4、試驗完畢后,應在數秒內勻速的將調壓器返回至零位,然后切斷電源。本產品不得超過額定參數使用。
5、使用本產品做高壓試驗時,除熟悉本說明書外,還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標準和操作規程。可參照GB311.1 – 97《高壓輸變設備的絕緣配合,高壓試驗技術》;《電氣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等。
智能耐壓試驗裝置
一、概述
智能耐壓試驗裝置是根據國家*新電力行業標準而設計的、性能先進的智能型耐壓試驗設備,用于對各種電器產品、電氣元件、絕緣材料等進行規定電壓下的絕緣強度試驗,以考核產品的絕緣水平,發現被試品的絕緣缺陷,衡量過電壓的能力。廣泛應用于電工制造部門、電力運行部門、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
二、產品特點
1. 320×240液晶顯示器、高速熱敏打印機。
2. 高壓電壓、高壓電流、低壓電壓、低壓電流4路測量方式,高精度傳感器和高性能14位AD采集芯片。
3. 人機對話全鍵盤操作方式,智能化工作全過程,任選自動方式和手動方式。
4. 實時顯示高壓電壓、高壓電流、低壓電壓、低壓電流,時間及耐壓結果,顯示直觀明了。
5. 完善的過壓、過流保護,任意設定輸出電壓、高壓電流上限、低壓電流上限和計時時間。
6. 具有回零檢測功能,回零確定后才可進行試驗,**可靠。
7. 具有絕緣電阻測試功能,直接反映被試品絕緣強度。
8. 逼近式調壓算法,到達設定電壓后自動耐壓計時,計時結束后自動降壓回零。
9. 超過設定高壓電流或低壓電流時自動切斷電壓輸出,降壓回零,并發生聲光報警。
10. 精良的軟硬件抗干擾設計,多種抗干擾手段,適應惡劣電磁環境。
11. 自動錯誤診斷,易于發現和解決問題。
12. 可選配無線遙控控制功能、遠程通信、門聯鎖警燈警鈴、外接分壓器校驗接口等。
三、設備組成
1、選型配置